无人机硬闯看守所直播被抓,没收设备、罚款 8000 元!

2025年07月07日

2025 年 6 月的一天,湖北咸宁通城晴空万里。而在网络世界的另一端,某直播平台正上演着一场充满隐患的 “空中闹剧”。

男子吴某某紧握着遥控器,屏幕上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,下方看守所高墙若隐若现,直播间弹幕不断弹出 “飞近点”“怕什么” 的怂恿,吴某某紧紧盯着手机屏幕,在流量诱惑与法规红线的天平两端,冷汗正顺着掌心纹路蜿蜒而下。

短暂犹豫后,吴某某的指尖猛地推动操作杆,无人机如离弦之箭,径直冲向看守所的 “禁飞区域”。螺旋桨划破空气的轰鸣声中,裹挟着他对流量的贪婪,以及对航空法规的公然漠视,直到地面管控系统发出尖锐的警告声。

经调查,吴某某既无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,所使用的无人机也未进行实名登记,这场航拍直播更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。最终,民警依法对其进行批评教育,并作出罚款 8000 元、没收无人机的处罚。

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,实则是黑飞乱象的冰山一角。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无人机进入千家万户,脱离监管的无序飞行正悄然侵蚀着安全防线。

以吴某某闯入看守所为例,这类承载法律威严与监管职能的敏感区域,一旦被无人机非法窥探,建筑布局、警力部署等涉密信息将面临泄露风险,更可能沦为不法分子刺探虚实、谋划犯罪的 “眼睛”。

在公共空间,无人机 “黑飞” 安全隐患不容小觑:机场跑道上空突然闯入的无人机,迫使满载乘客的航班在空中盘旋待命;大型演唱会的人潮上方,失控的无人机若从百米高空坠落,欢呼雀跃的人群瞬间暴露在致命威胁之下;夜幕降临后的居民区窗外,搭载夜视摄像头的无人机无声穿梭,将卧室里的私密场景变成网络直播的猎奇素材。

从国家安全的红线到公共安全的底线,再到个人隐私的防线,黑飞带来的威胁已突破个案范畴,演变为亟待全社会共同防范的系统性风险。

面对日益严峻的无人机 "黑飞" 问题,仅仅依靠加强宣传和巡逻已经远远不够,建立一套完善的无人机防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。无人机防御系统集成了毫米波雷达监测、光电融合识别、频谱定向反制三大核心技术模块,为应对无人机安全挑战筑牢坚实防线。

毫米波雷达监测模块,凭借超高灵敏度,能够精准捕捉无人机踪迹,实时反馈其距离、角度、速度和高度等关键信息。光电融合识别模块,运用先进智能算法,可精确分辨无人机型号,洞悉其飞行意图,有效规避对市政监测、应急救援等合规无人机的误判。而频谱定向反制模块,在必要时刻能够迅速介入,通过干扰无人机通信链路,实现无人机拒止或安全迫降。

该系统支持多设备多防区管理,可融入已有监控大屏,安装方便高集成度,兼具轻量、高性价比、架构开放的系统优势,根据不同应用场景,选择不同的设备灵活搭配部署。

适⽤于对公安特勤反恐、治安巡逻、重大安保等场景的安全防护,也可应用于部队、机场、港口、电力、石化等行业长期部署,构建起可感、可查、可打、可控的低空安全整体防控系统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时变通讯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