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30日
随着移动通信与科技的高速发展,家居设备正从单纯的功能性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型,电视、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、扫地机等各类设备实现联动的智能家居场景已愈发普及。
在过去十余年间,智能家居赛道涌入众多实力玩家。不管是传统家电巨头海尔、美的、格力等,还是以小米、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,究竟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成为行业领军者,备受市场瞩目。
根据 IDC 的数据,我们发现智能家居的王者其实已经诞生了,它就是小米。按照 IDC 2024 年的数据,小米以 38% 的国内市场份额位居榜首,领先于 31% 的海尔和 19% 的华为,三大企业合计占据 88% 的市场份额,成为绝对的主导力量。
从小米自身披露的数据来看,其物联网平台在 2025 年一季度已连接近 9.43 亿台设备(不含手机、平板和电脑),支持的设备种类超 200 种,从大家电到小物件全覆盖,再加上其开放性的平台,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,让小米构建起了庞大且极具竞争力的智能家居生态。
而智能家居生态要实现真正懂人所需,离不开对人体存在的精准感知,人体存在传感器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。想象一下,当你走进客厅,灯光自动亮起、空调调至舒适温度;离开卧室后,窗帘缓缓合上、电器自动断电。这些流畅的联动控制,核心就在于传感器能否准确判断人的位置与状态。
没有对人体存在的实时感知,智能家居的 “智能” 便无从谈起,设备联动可能沦为机械的定时操作,甚至出现人在漆黑中摸索开关、空调空转浪费能源的尴尬场景,而人体存在传感器的加入,恰好让家居设备能根据人的动态做出即时响应,大幅提升居住的便利性与节能性。
在众多人体存在传感器中,毫米波雷达正逐渐展现出比传统红外传感器更显著的优势。红外传感器受环境影响较大,强光、高温可能干扰其判断,且通常只能检测是否有物体移动,难以精准识别静态存在的人体。而毫米波雷达凭借独特的技术特性,穿透性更强、不受光线、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干扰。
更重要的是,它不仅能检测人体的移动,还能捕捉微小的呼吸心跳生命体征,从而更精准地判断人是否存在。这种高可靠性与精准度,让毫米波雷达在智能家居场景中更能胜任联动控制的感知中枢角色,避免出现误判或漏判,让智能家居的联动体验更贴合人的实际需求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时变通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