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后一点都不想动,Z 世代钟爱智能家居!

2025年04月09日

在 “懒人经济” 与 “颜值消费” 的双重驱动下,智能家居正从概念走向现实,成为 Z 世代重构家居生活的重要选择。《2024 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当代年轻人将家居消费重心转向全屋智能化,这一新兴业态不仅承载着 “解放双手” 的实用主义,更成为彰显生活态度的社交符号。

人脸识别门锁自动解锁,手机远程预设空调温度与灯光场景,智能床垫实时分析睡眠质量,扫地机器人在静音模式下完成全屋清洁…… 这些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,如今已悄然融入无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。

一位短视频博主创作的 “95 后全屋智能生活” 系列视频,收获了近千万点赞。镜头里的智能管家功能强大,不仅能包办早餐、规划行程,还通过巧妙的场景联动,营造出 “归家即放松” 的沉浸式体验,完美契合了年轻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。

在社交平台上,“全屋智能” 相关笔记已超过 327 万篇,成为生活方式博主们种草的核心内容。有消费者分享道:“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住得舒服,更希望家居空间能更懂自己” 。这种被照顾的松弛感,才是年轻人所追求的悦己型消费。数据显示,2024 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7848 亿元,2025 年将突破 8000 亿元,年轻群体的渗透率持续攀升。

当智能家居不再仅仅是科技炫技,而是成为承载生活理想的重要载体,这场由 Z 世代掀起的 “全屋智能革命”,正在重新定义 “家” 的意义。家,已不再只是物理空间,更是一个能感知情绪、提供贴心服务、懂得陪伴的 “智能生命体”。那么,Z 世代眼中的智能家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呢?这就不得不提到智能家居的两种核心模式 —— 主动控制与自动控制。

智能家居分为主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模式。主动控制需借助语音或按钮,来操控设备运转,像对小爱发出 “晚安” 指令,卧室灯光便会自动熄灭,窗帘缓缓合拢,空气净化器切换至睡眠静音模式,电热毯定时一小时后关闭,诸如此类。

自动控制则依托传感器和定时机制,来驱使设备工作。比如,安装在厕所墙角的人体存在传感器,一旦感应到有人,会瞬间开启照明灯光;当有人持续停留超 2 分钟,新风排气功能自动开启;无人时,照明自动关闭,持续无人 2 分钟后,排气也随之关停。

这两种控制模式的智能程度、响应速度与运行稳定性,直接关乎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。在 AI 助力下,智能程度已无需担忧,可响应速度与运行稳定性该如何保障呢?这其中,人存传感器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。若人存传感器性能欠佳,极有可能出现人来灯不亮、人在灯却灭的尴尬局面,沦为 “智障家居”。

近年来,国内智能家居大品牌纷纷发力,推出搭载毫米波雷达的人存传感器。相较于红外传感器,毫米波雷达不受热源、光源、水雾等环境干扰,也不存在摄像头可能带来的隐私风险,探测能力更胜一筹。

以时变通讯研发的近距离人体存在感应雷达模块为例,通过大量测试以及不断优化的智能算法,它能精准实现人体感应、轨迹跟踪和生命体征监测等重要功能,为全屋智能场景应用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时变通讯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