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8月11日
2025 年 6 月 26 日,安庆市宿松县的一处农田上空,一场本应寻常的无人机打药作业,却演变成了影响颇广的公共安全事件。操作无人机的程某或许未曾想到,自己操控的设备会在返航时意外缠绕两根 10 千伏高压电线,瞬间造成线路短路。
这场意外不仅导致辖区大面积停电长达两个多小时,更给当地供电所造成了 3 万余元的电力设施损失。7 月 7 日,宿松县公安局依据相关法规,对程某处以 2000 元罚款 —— 这起看似偶然的事故,实则暴露了无人机 “黑飞” 行为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。
根据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等规定,“黑飞” 既包括无人机未实名登记、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,也涵盖了在划定空域外操控航空器等行为。无人机操作绝非 “想飞就飞” 的自由活动,每一项流程规范背后,都是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兜底保障。
事实上,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,从农业植保到航拍娱乐,其应用场景日益多元,但 “黑飞” 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渐增。程某事件中,短短两小时的停电或许只是暂时影响,但高压线路故障可能引发的触电、火灾等次生风险,以及对公共秩序的冲击,后果不堪设想。
如何对无人机进行有效探测和反制,防范其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风险已经成为安防等领域的关注重点。无人机防御系统集成了毫米波雷达监测、光电融合识别、频谱定向反制三大核心技术模块,为应对无人机安全挑战筑牢坚实防线。
毫米波雷达监测模块,凭借超高灵敏度,能够精准捕捉无人机踪迹,实时反馈其距离、角度、速度和高度等关键信息。光电融合识别模块,运用先进智能算法,可精确分辨无人机型号,洞悉其飞行意图,有效规避对市政监测、应急救援等合规无人机的误判。而频谱定向反制模块,在必要时刻能够迅速介入,通过干扰无人机通信链路,实现无人机拒止或安全迫降。
该系统支持多设备多防区管理,可融入已有监控大屏,安装方便高集成度,兼具轻量、高性价比、架构开放的系统优势,根据不同应用场景,选择不同的设备灵活搭配部署。
适⽤于对公安特勤反恐、治安巡逻、重大安保等场景的安全防护,也可应用于部队、机场、港口、电力、石化等行业长期部署,构建起可感、可查、可打、可控的低空安全整体防控系统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时变通讯